校友征文

开云(中国 > 走进山传 > 校友征文 > 正文

刘铁军——我与山传的16年

来源:       点击:     时间:2021-02-06

我与山传的16年

刘铁军

       孟夏之季,万物竞茂,于斯为盛。岁月如梭,韶华易逝。

       近日,母校授业老师的一条校庆征文微信,把我又拉回了那段尘封已久的青葱岁月。从刚刚进校园时踌躇满志的小青年,到现在每日为生计奔忙而磨去棱角的老青年,这一瞬,就是16年。

       16年,我的母校名字变了,校园大了,还从专科升为本科院校了……她的发展令我瞠目,也让我欣喜……毕业于广电学院的我, 对于山西传媒这个名字多少有些陌生,但母校一次次的嬗变,都是山传人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的升华,带给我更多的是由衷的自豪和骄傲!

       2001年,我进入广电学院学习时,这里只有4个系的专科专业,而现在有10个院系(部)的19个本科专业,包括3个五星级专业。2001届只有不足2000名学生,而现在学生数量达到了7000余人。

       原来,我们的校园只有几万平米的教学区,现在有近30万平方米,面积几乎是原来的十倍。原来,我们上课只有一座电教楼,现在偌大的校园里遍布各类专业化的实训基地……曾经,我带着外校的朋友参观老校区,当我问他怎么样时,他笑而不语。可如今,我却能自豪地说,我的母校不比山大理工差吧?

       这些改变无一不体现着广电向山传的华丽转身!“厚德博识,励学躬行”,一批又一批的山传人坚定地践行着这一朴实无华、精雕细琢的校训。

       16年前进入广电学院,室内设计专业是学校创办的第一届专业科目。我们班可能是当时全校人数最少的班,共24人。团体虽小,但凝聚力更强。我们遇到了认真负责、最具有实战经验的专业课老师:张恩光、孙立军、樊成元、高宇宏、曹宇……没有成型的教材,没有成套的教案借鉴,诸位老师摆脱那些条条框框的课本知识,根据最新的工程案例、最实用的理论知识、最详细的施工细节,不仅在课上授业解惑,更是在课下带领我们去当时的施工现场观摩、历练。

       还记得2002年的初秋,张恩光老师带领全班到晋中市榆次区的的一家国有银行支行的施工现场,在现场为我们讲解图纸设计的每一个步骤,施工图和效果图与施工效果的对比,让我们用眼睛看用手摸每一种材料的特性……

       也还记得樊成元老师总是挎着一个硕大的棕色皮包,里面放着各种从施工现场带回的图纸,用具体事例手把手教会我们如何绘制可以完全应用到实际的施工图。哪怕是一个玻璃幕墙的驳接件,都要带到课堂让我们认识……

       孙立军老师把最基础的构成学科,掰开揉碎反复讲解,让我们有了扎实的设计基础;高宇宏老师将我们从未接触过得专业软件用最简单平实的方法教会了我们,到毕业时,每一位同学都能做出像模像样的效果图;曹宇老师负责我们基础绘画课程,在夯实基本技能的同时,无数的欢声笑语回荡在画室……

       我们和老师们之间有太多太多的故事,仅靠寥寥数语无法表述详尽。那时的师生关系亲密无间,老师对我们也是视如己出。也正是他们术业专攻的精神,影响了我直到现在都在坚持自己的专业爱好。

       从大学三年级开始,直到毕业后很多年,业务员、测量员、设计师、工程监理、甲方监理、工程预决算……专业所涉及的大部分工种几乎都干过,甚至充当水电工、木工。对一个专业的热爱和坚持,对一项工程的把控,了解和掌握每一项工种,是做好工程的必备条件。这也是把老师们的谆谆教导悉数应用到实践中去,才锻炼出现在可以一个人掌控工程全局的能力。

        对五龙口的那个大上坡至今仍是记忆犹新。大学二年级时,在一家小型家装公司兼职做业务员,50块钱买一辆二手自行车跑遍了当时太原新开发的住宅楼盘,敲门、介绍、发传单、量尺寸……筋疲力尽的干完一天回学校时,五龙口的大坡就成了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

       从小家装公司到大工装公司,再到负责工程质量验收的检测单位,最后凭着学校打下的过硬的专业软件技能基础,进入了和山传同行的媒体行业——山西晚报和山西日报。工作发生了变化,业务触角也涉及到了平面设计,但环艺这一领域仍在坚持,从来不曾放弃,那是一份发自心底的热爱。因为这份热爱是广电给予了我步入社会的幸福之路。

       实践技能强、工作作风踏实、综合素质高,能够很快适应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的需求并得到充分的认可,这就是广电毕业生的优势,也是学校蓬勃发展的精髓之一。

       对母校的记忆和怀念是挥之不去的一抹绚丽色彩。

       可以看学校晚会直播的宿舍,需要拿水票才能打到开水的水房,条件简单但每天都人头攒动的澡堂,每天抛洒着兴奋汗水的篮球场,还有当时极具特色同楼不同层的男女生公寓……广电的回忆经不起叩响,那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一旦打开需要很久才能平复。

       现在我们这一班的同学都准备奔四十了,扎实的专业、社会的磨砺以及多年的沉淀,让我们在精神和物质生活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当时的团支部书记姜汶河现在已是山东烟台一所大学的专业课老师,石家庄李占鳌的装饰公司也经营了很多年,阳泉的王建彪一直供职于阳泉设计院……人生际遇总是绚丽多姿,不同的机遇意味着要做更好地抉择,如晋城的杜志刚现在便成了煤运公司的纪检干部,运城的吴立鹏现在已是上海摄影界小有名气的摄影师……

       历史对别人来说是一个故事,但对亲历者来说是一种深切的感受和体会。每一个莘莘学子都是广电这条奔腾着历史大河里的浪花,激流勇进则是每一个广电人都要拼搏努力的豪气。

       借校庆之际写下这冗长的回忆,是对山西传媒美好明天的期盼和祝福。祝愿开云网页版在教育之路上越走越好。

       我的广电,我的山传,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