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征文

开云(中国 > 走进山传 > 校友征文 > 正文

高华——连线·师生情

来源:       点击:     时间:2021-02-06

连线·师生情

高华

       2006年寒冬,我终于鼓起勇气拨通那个珍藏熟悉却两年都未拨过的电话号码:“温老师……”“天哪,‘您’终于舍得给我来个电话!”语气中满是责备却又熟悉温暖,我习惯了老师对我的严苛,也总畏惧她犀利直白的表达。“对不起老师,我一直想等我作出成绩来再给你打电话,我怕你失望”我自认为理由充分,却说得一点都不理直气壮。电话那边微微的叹气:“哎……傻孩子!”

       2002年初春,一次专题作业中偶然的出镜,得到温老师的夸赞。在一个由33个男生、11个女生组成的摄像班里,能得到同学们公认“严厉老师”的认可,给了我莫大的自信,也让一直怀疑选错专业的我,有了新的憧憬和目标。当时最直接和简单的想法就是,不让温老师失望。三年的时光,不愿辜负老师的心愿,竟成了高效学习、屡屡考第一的法宝。或许老师自己都不知道,我有多害怕她、又有多敬重她。

       2004年盛夏,毕业答辩中,再一次得到老师的认可,也正因为温老师的引荐和助力,我有机会以北京市西城区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影视教育专业攻读本科。而从那一刻,除了对老师的感激,又埋下了一颗“不辜负”“要成功”的种子。我以为,老师只喜欢优秀的我们;我以为,老师只认可成功的我们。我按照我以为的以为在北京努力着、忙碌着,当上了班长、考上了第一、拿了电影节的入围奖、勾画着自己的电影梦……但是,我觉的还不成功,还不是给老师汇报、向老师交卷的时候,我需要“成功”。

       2006年寒冬,当惯了所谓的好学生,毕业前夕却跌到低谷,意气奋发的校园生活结束后,面临的却是现实残酷的北漂、满腔的抱负不知去何处施展。寒风凌冽中,终于拨通了那个珍藏熟悉却两年都未拨过的电话号码。在电话“嘟…嘟…嘟”的等待声中,我的思绪又回到五龙口母校的大学校园,操场、宿舍、食堂、演播厅、大礼堂、自习室还有留下初吻的篮球场,一切仿如隔世,在另一个时空与我对望。心中不停的翻滚着:老师,还在等着我的音讯吗?为什么在孤独无助迷茫的时候打这个电话?我已经等不及我要的成功,这一刻,我只想和老师报个平安……

       2009年暖春,“温老师,明天你千万别来,你在场,我怕我哭的没办法演讲”多年后,见面通话的机会依旧寥寥,严苛的老师却变成了贴心的朋友。“你放轻松,学校可是特意做了大拱门、大条幅欢迎你这优秀毕业生回母校做报告呐!明天我开会,还真去不了,中午陪你吃饭”语气中满是轻松调侃。这次是我代表全省两万余名大学生村官在十一所大学院校做事迹演讲,第一站就是我的母校山传(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而之所以能成为代表,是因为我用老师教给我的专业知识为我服务的新农村拍摄纪录片,帮村子招商引资开发旅游项目,成为山西的重点亮点工程。

       2011年初秋,“高镇长,帮个忙呗,咱们这里有几个学生想去你那边实习,也体验一下新农村建设成果……”原来老师对每个学生都那么尽心的安排,不只是对我,我竟有点浅浅的醋意,主要还有些自私和为难“这……我……”那一年,法学研究生毕业后通过全省干部考试,加上几年的基层工作阅历,我成为了山西省年龄最小学历最高的实职副科级女干部,在晋南小镇当上了副镇长,分管了一些科室。新上任的焦头烂额、年纪轻的手足无措、维稳保全的小私心,让我找出种种借口推辞,心中不免自责愧疚。老师察觉到我的为难,安慰我:“没关系,你好好工作,这事别挂心上,等你稳定了我们再去向你学习。”

       一时间我竟忍不住流下泪,多希望自己有能力为老师做点什么,可是这么多年了,老师依旧“指望”不上我。

       再后来,各自忙碌,和温老师依旧只是寥寥的连线,但每次通话都那么记忆深刻。直到2014年暑假前夕,我们在新校区办公室里约见。没有了电话连线的阻隔、竟然开始紧张,手脚不知如何安放,就像当年交作业时一样。我静静的坐在老师旁边却没有想象中热火朝天的叙旧聊天,因为老师太忙,忙着手头的事物、忙着接一个个挂不断的电话,而电话那边都是一个个牵挂着她和她牵挂的学生。原本想来老师这里炫耀一下自己这些年的成绩,此刻,只想静静的看着老师,听着她对电话那边的关切、苛责、鼓励,看着她轻松慈爱的调侃、打趣……

       那次见面之后的连线,老师更多关心我的家事,询问我的生活、关心我怀孕的身体。慢慢的我明白老师关心在意的不是我曾经认为那些,老师牵挂着每一个我们,无论我们成功与否、无论我们身在何处。而我们最好的回报便是——无论何时、何地、何情、何境,记得和惦记我们的老师保持连线……

       “喂……老师……我是2001级普高摄像班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