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说
胡顺民
山传,您好!
有些诗写给昨日和明日,有些诗写给爱恋,有些诗写给从来未曾谋面,但是在日落之前也从未放弃过的理想。而我,则想写给我如诗的青春-----我的山传。
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当你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有了意义。爱过我们的人和伤害过我们的人,都是我们青春存在的意义,山传一个青春的回忆。
2008年年轻的我怀揣着梦想进入了华广,同时也荣幸地经历了建校25周年的华诞,依然记得报道的第一天,走进校园,迎面而来的是巍立的教学楼,沿着校园的小径走下去,伴随着校园广播,接踵而来是熟悉的影视制作中心,磅礴的图书馆还有我们每天竞技的网络学习中心,接着是那熟悉味道,学院的食堂,最最熟悉的是我们1号学生公寓,还记得王姐吗?还记得每天早上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同学们每天练声的声音吗?还记得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的第一堂课吗?还记得……时光如梭,转眼间华广已成为了过去,而山传秉承着她的传统,续写着新的篇章。
走出校园,回顾读书生涯的点点滴滴,校园往事历历在目,难忘那一张张慈祥的面容,对我们的谆谆教诲;难忘教室里通宵不灭的盏盏明灯,老师们对追求真知的热爱与努力!他们的爱岗敬业,推进了学校改革、建设与发展步伐的加快;他们的辛勤奉献,换来了学校教学科研成绩的逐年攀升;他们的谆谆教导,激励着全院万余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换取了一代代广电影视人员的发展;他们的含辛茹苦,必将收获那“桃李满天下”的芬芳和我们对他们无法言喻的深深谢意!
2011年7月份我毕业了,辗转反侧的我最终选择了广电行业。作为广播电视网络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先后参与实施省(市、县)广电网络和新媒体前段系统的建设,广电网络的发展与新媒体的融合,以后广电的大趋势广电7O0M以及中央厨房的建设,云计算和大数据建设,广电系统突破原有的理念,第一时间进行融合采集、加工、生产和传播。广播电视网络技术不仅仅是局限于的电视台、网络公司,新型的媒体的发展迫切需要广电技术人员的支持。
朦胧的记得2016年6月的第一个周六,也是我间隔5年再次踏入校园,细雨蒙蒙,感觉像是对华广莘莘学子的洗礼,更像是对这所老校的依依不舍之情,华广举行了最后一次校友开放日,也是见华广的最后一次,华广学子相聚母校,重温当年校园生活、回忆当年青葱岁月,以此来纪念华广、纪念逝去的青春,而她也即将完成她的使命,面临的拆除。但是母校的一点一滴都历历在目,仿佛过去发生的一切都是昨日的事情,虽然旧校区已经拆除,但是您那慈祥的面孔永远不会在岁月中流逝。对我而言,华广是我梦想起飞的地方,在这里她给予我很多很多,不求回报,我是华广人,身为华广人而感到骄傲。
在每一个清晨的开始,在每一个生命的开始,请让我们都拥有一双纯白的翅膀,让我们能在黑暗逐渐逼近的天空里,展开所有可能和不可能的飞翔,而华广则是给予我翅膀的母亲,她永远是我坚实的后盾,是我的家和港湾。
母校,意味着一种情感,意味着责任和贡献。学校自1983年成立,从原有的华北广播电视学院到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再到现在的开云网页版,从五龙口118号到现在的大学城文华街125号,迄今走过了34个春秋。几十载的风风雨雨,见证了她的不平凡;几十载深深学子情,让我们共同努力把母校建设的更加辉煌!回顾过去,我们无比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十足我们相信,母校将成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和再创辉煌的新起点。
讴歌数年华诞,续写世纪新篇,校庆快到了,逢此盛世,祝福您母校,祝您沐浴改革春风,再掀教改浪潮,祝您吹响时代号角,争创一流学校,让莘莘学子,感受明天的希望,祝您在历史的沧变中更逾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