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传新闻

开云(中国 > 山传新闻 > 正文

主旨发言 新闻传播学科发展暨专业建设研讨会

来源:      点击:     时间:2023-12-04

由我校主办,新闻传播学院承办的新闻传播学科发展暨专业建设研讨会于12月3日在我校召开。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来自全国数十所高校共17位新闻传播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在线上参加研讨。

由我校主办,新闻传播学院承办的新闻传播学科发展暨专业建设研讨会于12月3日在我校召开。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来自全国数十所高校共17位新闻传播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在线上参加研讨。

郭卫东教授主持

温建梅教授主持

来自业内的17位专家学者先后围绕会议主题发言。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陈昌凤教授以《数智赋能新闻传播》为题,从人工智能如何革新知识生产从而改变认知;人工智能重塑了怎样的传播模式;人工智能赋能存在怎样的矛盾困境三个方面分析了当下人工智能为新闻业的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人工智能技术的价值观、技术文化的适应性。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院长张昆教授以《论新闻教育的十大关系》为题,从新闻教育的特色出发,分析新闻教育的现状及差异,重点分析了影响高校新闻学院办学水准的十对矛盾关系。他强调处理好这十对矛盾,将直接影响到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强月新教授以《新闻传播学科协同育人的思考》为题,充分肯定了我校新闻传播学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成效,从新闻传播学科协同育人成为国家战略、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需要以协同育人为方法论、新闻传播学科协同育人建设的方式与思考三方面分析新闻传播学科如何扎实有效地推进协同育人建设。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刘明洋教授以《推进新闻传播学科文化建设》为题,提出在“大文化”背景下需要归纳新闻传播学科文化精神、推进学科文化主体建设、提炼学科文化特质、构建学科良性文化生态、扩大学科文化影响,从这四个方面深入推进新闻传播学科文化的建设。

结合新闻传播跨学科发展,就法治传播这一领域,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姚泽金教授以《新时代法治传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题,分享了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的办学经验,从法治传播人才的国家需求定位、法治传播人才的知识结构定位、法治传播人才培养口径定位三方面阐述法治传播人才的培养路径。

云南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廖圣清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理念与国际传播学术体系新构建》为题,从中国国际传播学学术体系构建的背景出发,阐述国际传播的内涵、核心理论、国际传播学术体系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国际传播研究的转向与其学术体系构建,进而探讨实践中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理念,以此推进国际传播学术体系新构建。

围绕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科人才培养的问题,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党委书记曾祥敏教授以《“新文科”语境下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创新》为题,从响应时代:新文科建设与专业改革需求;守正创新:新闻传播学专业改革;多维发展:人才培养转型三方面进行介绍,并以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人才培养的实际成果为案例,分享了新文科建设视域下中国传媒大学在推进新闻传播专业改革创新方面的实践经验。

西北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韩隽教授以《新闻传播实务课程形态创新》为题,从她个人长期担任一线教师的经验出发,分析了四十年新闻实务课程演进的1.0、2.0、3.0版本;新闻传播教育教学的关口、重点、难点;传统新闻实务教育自身的优势和三个层次中的开放面向,她总结新闻实务课程要培养以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基础,强化技术思维具备全媒体新闻传播学术思想和研究能力的卓越传媒人才。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张涛甫教授以《中国新闻传播教育三个支点》为题,提出中国新闻传播教育要与时代发展同频工作、与行业趋势同向同行、与技术变革同步共进,分析了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的挑战,提出从价值、知识、能力三个支点重塑专业确定性。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周勇教授以《历史源流与现实进略 面向未来的国际传播学科建设》为题,从燕京大学新闻学系与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历史源流出发,讲述国际传播教育在我国的缘起和发展,再分析本土化的国际传播教育体系是如何确立的,进而展望新时代国际传播学科建设的经纬坐标。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韦路教授分享了《心怀国之大者 造就传媒拔尖创新人才》的浙大经验,基于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的使命愿景,当下新闻传播学科面临的现实挑战,提出从党建引领、汇聚英才、学科造峰、专业优化、课程提质、模式创新、开放办学的优化路径,并展示了他们的育人成果,对未来规划作出详细阐述分析。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明新教授以《新时代新闻传播学一流专业建设的路径探索》为题,通过背景与案例、课程思政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新生创新团队建设、实验室建设几个方面分享华科大新闻传播学科在一流专业建设方面的育人经验。

北京印刷学院原副校长王关义教授以《聚焦产业发展急需 培养数字出版人才》为题,从加快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课程、学科、学术、话语四大体系展开,通过列举我国数字经济及数字出版专业的相关数据和图表,生动详实地说明高校专业设置要以社会发展需求国家重大战略为导向,以适应新文科专业建设的内在要求,推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发展。

数字技术日新月异,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无法忽视其影响,浙江传媒学院副校长李文冰教授围绕《新技术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科教育共同体建设:何以可能以及何以可为》讲述了面对数字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亟需通过跨学科专业协同、跨学校区域协同、跨行业领域协同构建新闻传播学科教育共同体,同时分享了浙江传媒学院在学科专业教育共同体建设上的探索与尝试。

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程丽红教授的发言从《新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科特色化发展》出发,提出了她个人的三大思考:繁荣景象下的隐忧新闻传播学科成为显学;现象背后应用性的过度凸显亟待建构自主知识体系;学科专业的改革建设新闻传播学基础工程。她强调在新媒体新技术的急剧影响下,我们更应该对新闻传播学科本体进行冷静地反思,依据各个学校特色来推进新闻传播学科建设。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信凌教授从高校办学现实出发来谈《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的内涵及实践》,他从学科建设内涵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专业与学科的差异性,提出学科成长空间有限的问题,对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如何双向并进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给出应对思路:学科建设需要从流程再造、结构重组、队伍分流三方面做出实际应对。

南京师范大学学科建设处处长张晓锋教授以《面向国家战略的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为题,分析了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的形势,进而谈到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的要求,最后总结学科专业建设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