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传新闻

开云(中国 > 山传新闻 > 正文

《前进》杂志刊发我校党委书记吴刚署名文章: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来源:      点击:     时间:2023-12-01

《前进》杂志于2023年第11期刊发了我校党委书记吴刚题为《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吴 刚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系统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洞见新时代文化建设规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彰显了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特点,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基础上的伟大理论创新,为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并提出了“七个着力”新要求。其中,“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与传媒行业事业发展密切相关,只有理解其深刻内涵,才能更好地把握文化治理的路径及新闻舆论的方向,才能更精准地做好新闻舆论人才培养工作,才能更有力地完成好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的文化使命。

一、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要厚植马克思主义这个根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魂脉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提出了“两个结合”,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担当。“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扭转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高扬的思想之旗、精神之旗,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定盘星’,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因此,马克思主义这个“老祖宗”不能丢、不能忘。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守这个高地,坚守这块阵地,守住这个根脉。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赋予其时代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记忆,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深刻的哲理、智慧和价值观念,新闻舆论将这些故事和历史情境还原出来,将这些优秀的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融入进来,能够引发人民群众的回忆和思考,引起共鸣和情感共振,可以增强国家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提升人民的文化自信心,构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要遵循坚持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的总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基本遵循原则,也为落实“七个着力”提供了方法论和实现路径。新闻舆论工作肩负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重要使命任务,文化自信是前提和基础,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实现文化他信;赢得文化他信,才有利于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要立足中国,也要胸怀天下。马克思指出,“凡是民族作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为人类社会而做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向内看,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也要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新闻舆论既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切实提升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在中华文明与人类社会的双向奔赴中不断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和国际舆论引导力;也要秉持真实、客观的原则,关注不同群体的声音和利益,包容尊重不同观点和文化背景,避免极端、偏见和歧视。

坚持守正创新,需要我们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新闻舆论要落实党管媒体、媒体姓党的原则,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集聚正能量、提供强大精神支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新闻舆论要主动适应媒体融合时代传播新趋势、新特点、新规律,创新传播手段与方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理念、中国价值、中国精神,进一步增强和巩固文化自信。

三、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要担负为实现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

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从习近平文化思想中找方向、找思路、找答案,切实增强文化自信,强化开放包容的格局胸怀,不断精进守正创新的“看家本领”,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认识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是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题中之义和历史必然。新时代新征程,新闻舆论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领悟新的文化使命深刻内涵和精神要义,深刻认识“七个着力”中“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排在首位,处于管总、管全局的地位;深刻认识党的领导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生命线,是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要坚定不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等五条,是对国内文化工作的任务和要求作出的具体部署。“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则指向文化传播力、文明影响力,体现的是胸怀天下的价值追求、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宏伟抱负。我们必须全面把握基本遵循原则,增强做好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体现新担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然包含并要求全面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强国的建成本身又对现代化强国的建成发挥着文化涵养和引领作用。中国是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文化大国,底蕴深厚,优势明显,但大不等同于强。新闻舆论要担当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作出新贡献。从人类现代化的历史来看,“文明”从来都是内嵌于“现代化”的本质规定所在,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不仅意味着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的一次巨大转变,更意味着人类文明的一次质的嬗变和跃升。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和阐释,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必然内生“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实践机理。新闻舆论工作要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躬身践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世界文明进程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